跨校共建育新才、智启丝路创未来——兰州文理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联合启动“设计+文旅”工坊

来源:美术与设计学院发布时间:2025-04-09浏览次数:10

202547日上午,兰州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与北京理工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联合主办的“设计+文旅”联合工坊第一期在兰州文理学院隆重启幕。本次工坊采用跨越地域与学科的深度合作模式,以“数字丝路:AI驱动的甘肃文旅创新设计”为主题,聚焦传统艺术与AI智能的融合创新,标志着东西部高校协同育人与文化赋能区域发展的新范式。活动由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仇宇主持。

校际联动:打造跨区域教育协同创新典范

开幕式现场,两校50名师生代表齐聚一堂。兰州文理学院副校长李敏骞出席开坊仪式并致辞,他强调,此次合作是落实国家“教育强国”与“文化强国”战略的生动实践。他指出,西部设计学科建设亟需嫁接前沿科技与东部资源,此次工坊不仅构建了“学科共建、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创新平台,更通过“真题真做”产教融合模式将教学链嵌入文旅产业链,为培养新时代复合型设计人才提供样本。”这一合作模式兼具产业服务性、教育启发性与时代前瞻性,既是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破题之举,也是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创新尝试。李敏骞副校长对合作提出四大实施路径:一是强化成果导向,以项目制教学推动学生解决真实文旅产业痛点;二是注重成果转化,建立从课程实训到市场落地的全周期孵化机制;三是优化“理论+实践”课程体系,形成可复制的跨校培养方案;四是践行因材施教理念,通过AI技术赋能个性化学习路径设计。他特别阐释了“培养爱世界的能力、判断力与信念信心”的育人哲学,强调设计教育应扎根中国大地、回应时代需求。

数字赋能:培育丝路文化传承创新生力军

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吴晓玲在展望工坊愿景时表示,甘肃作为一带一路黄金段与重要节点,亟需既懂传统文化基因、又掌握智能技术的“新丝路设计师”。此次合作将构建“传统文化解码—数字技术转译—文旅场景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探索“5+20+N”产学研融合生态。她特别指出,工坊聚焦的彩陶艺术数字化再现、敦煌美学智能衍生、传统绘画、民间美术四大方向,正是破解甘肃文旅产业“有文化缺转化”困境的关键突破口。

AI驱动:开辟设计教育范式变革新赛道

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孙博文从技术维度解读了合作价值,AI与设计的深度融合正在重构创作逻辑。本次工坊将搭建“智能美学分析—算法辅助创作—用户数据反馈”的实验平台,推动设计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驱动,为“数字丝路”建设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与人才储备。两校将联合开发“AI设计+文旅”工具库,建立常态化师生互访机制,未来计划将合作成果拓展美丽乡村建设、文创产业发展、非遗传承创新设计等领域。

此次联合工坊的启动,不仅是响应两校“教育部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建设的务实行动,更开创了跨区域“学科互济、资源互通、发展互促”的协同创新格局。在人工智能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浪潮下,这场东西部高校的“双向奔赴”必将为甘肃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供新路径。

撰稿、摄影:孙博文 初审:仇宇 审核:吴晓玲